|
||
VIPASSANA 內觀 ——葛印卡(S.N.GOENKA)老師所教
內觀(Vipassana)是印度最古老的禪修方法之一。在長久失傳之後,兩千五百多年前被釋迦牟尼佛重新發現。內觀的意思是如實觀察,也就是觀察事物真正的面目:它是透過觀察自身來淨化身心的一個過程。開始的時候,藉著觀察自然的呼吸來提昇專注力;等到覺知漸漸變得敏銳之後,接著就觀察身和心不斷在變化的特性,體驗無常、苦、以及無我的普遍性的實相。這種經由直接的經驗去了知實相的方式,就是淨化的過程。這整條(法的)道路,對於全宇宙普遍性的問題而言,正是普遍適用的治療藥方;而且不是只專屬於特定的某個有組織的宗教或宗派。因此,不管什麼人,在任何時間、地點都可以修習,沒有任何限制;不會因為種族、背景或宗教的不同而有所衝突。每一個人都能平等無差別地獲得實際的效益。 特色內觀
歷史 內照正觀(Vipassana),簡稱內觀,是由釋迦牟尼佛所傳下,在阿育王時期,由須那迦及鬱多羅二位尊者傳至緬甸。二十世紀初期緬甸最有名的論師雷狄•薩亞道將此法門依次下傳(1)薩亞•烏鐵(2)薩亞基•烏巴慶(3)S.N.葛印卡。一九六九年起葛印卡大師將此法門反哺印度,其後遍傳歐美、日澳、泰國、尼泊爾等地。此法門直接對治煩惱習氣,效果甚佳,廣受歡迎。 經典依據雜阿含第471經如是我聞:一時,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。爾時,世尊告諸比丘: 「譬如空中狂風卒起,從四方來:有塵土風、無塵土風,毗濕波風、脾嵐波風,薄風、厚風,乃至風輪起風。身中受風,亦復如是種種受起:樂受、苦受、不苦不樂受;樂身受、苦身受,不苦不樂身受;樂心受、苦心受、不苦不樂心受;樂食受、苦食受、不苦不樂食(受);樂無食(受)、苦無食受、不苦不樂無食受;樂貪受、苦貪受、不苦不樂貪受;樂出要受、苦出要受、不苦不樂出要受。」 爾時,世尊即說偈言: 譬如虛空中,種種狂風起, 東西南北風,四維亦如是。 有塵及無塵,乃至風輪起。 如是此身中,諸受起亦然。 若樂若苦受、及不苦不樂; 有食與無食;貪著不貪著。 比丘勤方便,正智不傾動, 於此一切受,黠慧能了知。 了知諸受故,現法盡諸漏, 身死不墮數,永處般涅槃。 佛說此經已,諸比丘聞佛所說,歡喜奉行。 雜阿含第479經 以我於諸受、受集、受滅、受集道跡、受滅道跡、受味、受患、受離,如實知故,於諸天世間:魔、梵,沙門、婆羅門,天、人眾中,為脫、為出,為脫諸顛倒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 (大念住經) |
||